电磁兼容小小家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78|回复: 3

EMI_PCB-par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9 15: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伙计,请登录,欢迎回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CB是EMI的根源,要获得好的EMI,首先要有好的PCB EMI设计。在我们layout的时候,必须强调一下几个方面:
1.    Trace走最小面积回路
2.    IC的电源接0.1u/0.01u的去耦电容
3.    电源引脚都使用两个电容并联去耦,提高其自谐振频率
4.    电源线/地线走线长度尽量短
5.    时钟/差分/复位/模拟线使用3W法则
6.    电源平面相对地平面内缩12mm~3mm
7.    Trace到相邻参考平面边缘距离大于2mm~1mm
8.    每个连接器上的信号都加电容滤波,滤波器所接的地独立,仅用一个"桥"与内部地相连
9.    有待增加……
EMI的发射方式无非两种:共模发射、差模发射。如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使trace走最小面积的回流路径。
如何才能做到回流路径面积最小呢?
•    优先考虑地平面不分割
•    信号线不可穿越参考平面的分割线
•    时钟走线, 不打via,伴地处理.若一定要打via, 须在此via周围伴地线上打4个接地via
•    FFC中的电源应于一根地线相邻
•    去耦电容两端的走线长度尽量缩短

与信号层相邻的地平面或电源平面称为参考平面或映像平面。这个平面十分重要,担负电流回流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回流面积变大,EMI变严重。

电流回流走什么路径?
由于信号线与其正下方的参考平面之间距离很近(大约0.1mm),所以它们间形成的互感很大,这样就使信号线正下方的区域阻抗相对小,构成了电流的低阻抗回路。电流回流路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5: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径并不一定是最短的路径。

   因为以上回流特性的关系,为了回流更顺,建议地平面不分割;如果不得不分割,信号线一定不能穿越地层的分割线。一旦穿越分割线,回流电流只能绕行,这样回流面积就会增大。如下图:


   时钟线通常都是我们EMI的罪魁祸首,我们必须很好的处理。为了使其有很好的回流路径,不能打via。在不得不打via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这个via做特殊的处理。
   对于4层板,需要在via附近放置1~2个电容,这个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参考平面(电源层和地层)。如下图所示: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5: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6层(或更多)板,两段时钟线的参考面可能都是地平面,这样我们只需在这个via周围的地平面打4个via连通两层参考地平面即可。如图:

如果以电源平面作为参考面,其回流电流是怎么样的呢?如下图所示。信号从driver IC出发,经过信号层上的trace到达receiver IC,再由receiver IC的接地pin到达地平面,然后通过地和电源间的电容到达电源平面,再经过trace下方电源平面“低阻抗”路径到达driver IC端,通过driver IC的电容回到其接地pin。
  这个例子,再次强调了“信号线不可穿越其参考平面的分割线”的观念。


2,IC的电源接0.1u/0.01u的去耦电容
   在使用去耦电容的时候同样也需要注意noise的回流路径,我们要缩小其包围面积。
   左图,由于去耦电容放置的不恰当,使得从IC电源出来的noise经过去耦电容回到IC接地所形成的回路面积很大,很可能会导致EMI发射。
   我们可以参考右图的放置方式。把去耦电容放置在IC的下方,这样所形成的回路最小,有效的抑制了差模发射。
    3,电源引脚都使用两个电容并联去耦,提高其自谐振频率
   去耦电容通常选择0.1uF~0.01uF。容值较大的电容其自谐振的频率较低,不能很好地提供一个低阻抗回路,这时我们需要把一个小电容与其并联使用。
   电容为什么会谐振?
   由于电容引线有电感效应,随着通过电容的电流频率的增加,wL增大,1/wC减小,当到达一定频率时,wL=1/wC,此时电抗等于零,发生谐振.这是不同容值的电容的频率特性的比较。可以看出10nF的的电容在30MHz的地方就已经自谐振了,而100pF的谐振点为300MHz。
       把一个10nF的电容和一个100pF的电容并联。随着频率的增加C1首先发生自谐振,此时阻抗最小(等效只有R1);频率再增加,当L1和C2发生并联谐振,此时阻抗值最高; 再增加频率,C2发生自谐振;之后,这个并联电路只呈现电感特性。
      4,电源线/地线走线长度尽量短
Trace在频率升高后,会有电感成分产生。模型如下:

如果电源和地的走线太长,会导致“公共地/电源阻抗”的问题。
      由于电源/地的走线上存在阻抗,当IC-1有noise发出,在a点会产生电压波动,这个波动会影响到与IC-1挂在一起的IC-2的电源和地。这样IC-1上的EMI通过“传导”的方式传到了IC-2上。
    5,时钟/差分/复位/模拟线使用3W法则
容易受干扰的信号线(如:clock、RGB analog…)需要使用3W法则,防止串扰的发生。
3W法则.串扰量的大小跟两线间的互感/互容成正比,如果增大两根trace的距离,可以减小串扰。我们采用一种较经济的方式—3W法则。这样既可以获得较小的串扰,也可以不浪费PCB空间
    6   电源平面相对地平面内缩12mm~3mm
      7    Trace到相邻参考平面边缘距离大于2mm~1mm
由于磁通需要形成环路,RF电流存在于电源层的边缘,这种层间的耦合作用被称为“Fringing”(边缘磁通现象)。这时最好使用20H法则,以减小Fringing效应。Power plane和Ground plane之间的距离设为H,则Power plane边缘相对Ground plane边缘内缩20H。
   但事实上,我们常用的FR4 四层板,Power plane和Ground plane之间的距离大约为0.6mm,如果内缩20H,就是12mm,这对于layout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建议尽量内缩即可。
发表于 2007-9-19 16: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下面的帖子(如何贴图):
http://www.emcstudy.net/read-htm-tid-1492.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电磁兼容网 电磁兼容小小家 EMC工程师家园 电磁兼容(EMC)小小家学习园地

GMT+8, 2024-11-24 03:46 , Processed in 0.06880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