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计,请登录,欢迎回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华报业网讯 日前,500千伏三汊湾—龙王山变电站线路工程正式建成投运,我市成为全国首座500千伏“O”形双环网供电的省会城市。该工程的投运,将山西阳城电厂的电力送至我省电网,为我市居民生活及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然而,南京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却表示,由于城区变电站建设的滞后,这输送过来的电力,目前却无法完全“落地”。为此,我市将兴建淮海路、安品街、宁海路等多座新型绿色环保变电站,在确保全市用电的同时,又能化解变电站附近居民的不必要担忧。 变电站电磁场强度比家电小 “我在这附近住了十几年,变电站就在旁边,从来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我现在70多岁,身体一直不错。”家住新街口变电站附近的邵女士说,虽然不知道电磁辐射是什么,但在变电站附近住了那么多年,她却从来没有为此担忧过。 据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学良介绍,电磁辐射是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目前国际公认的“电磁兼容”标准中规定,9000赫兹以上的频率才称为“射频”。也就是说,9000赫兹以下频率的电源,一般不会产生电磁辐射。在我们国家通过传输用于生产生活的工业用电,其频率仅仅只有50赫兹,通常称之为工频,这个频率只有“射频”的1/180,如此低频的电磁场根本不存在电磁辐射问题,只能在它们周围极其有限的范围内产生感应电磁场。因此,国际权威组织在极低频环境健康影响领域内,也只涉及电场与磁场分析,不使用“电磁辐射”这一笼统模糊的概念,更没有任何国际权威组织会在该领域误用“电磁辐射”这一术语。 据了解,11月30日,《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经过多次论证、研讨后正式出台。该《条例》将成为江苏省环境管理的配套法规,根据《条例》规定所有放射性辐射和电磁辐射项目都将严格“依法而建”。而该《条例》并未将高压输变电设施列为电磁辐射源。 “经过多年的试验,我们发现输变电设施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公众的影响,其实比某些家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还要小。”从事环境辐射监测工作多年的江苏省环保厅环境辐射监测管理站副站长兼总工季成富如是说。季成富告诉记者,他的家就住在河西的千秋情缘小区,马路对面就是装有两台18万千伏安主变电器的莫愁变电站,这并没有对小区居民产生影响。 此外,我市临近220千伏莫愁变电站的苏宁天启花园近期刚一开盘,售价在每平方米9000元至1.2万元左右的400多套新房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被抢购一空。据售楼中心销售人员称,在楼盘附近的变电站也并未对销售产生影响。 变电站建设需经严格环评 “主城区的室内变电站在建设前、批准建设后、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均要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价。在其投入使用后,还将定期接受检查。”据市环境保护局核管处处长王永宁介绍,国际上的权威标准要求变电站外电磁场强度低于5千伏/米,在世界各国中,我国的相关标准是最为严格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变电站外的电磁场强度应低于4千伏/米,目前主城区所有室内变电站外的电磁场强度均远远低于该标准。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南京市有关部门对110千伏云南路、洪武路两座变电站和龙江碧树园小区变电站;洪武路箱式变压器、龙江白云园小区1号、2号箱式变压器;人民医院、火瓦巷、汽轮厂宿舍、小市街北、仙霞路南、石钟路等7处杆上变以及部分居民小区、学校、医院附近有代表性的10千伏变配电装置进行的抽样监测结果看,工频电场、磁场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006年南京市环保部门又对城区100多座变电站进行了电磁环境影响检测,结果全部指标都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今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东南大学协同各方专家做了专题研究论证。根据新街口变电站实地测量数据显示,距离该变电站100米左右的居民小区,实地测得工频电磁场强度为1.3伏/米,远远低于4千伏/米的国家工频电场(限值)标准。工频环境下的磁场数据为0.26微特,低于我国规定的100微特标准。 此外,根据国家规定100千伏以上的供电设施,其建设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行政许可。其中环保考察指标主要包括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四大块内容。在居民区设立的供电设施,要通过环保行政许可,必须达到这些标准:工频电场强度不超过4千伏/米;磁感应强度不超过0.1毫特斯拉;无线电干扰方面,其中110千伏的工程不超过53分贝,500千伏的工程不超过55分贝;噪声影响则要求昼间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 新型变电站绿色环保 据中国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总工程师、国家计量认证评审员汤效军介绍,我市城区变电站所有建设、投产项目都通过了国家环保审查和验收,连续3年保持了输变电工程环境验收合格率100%。去年12月,南京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境影响报告又通过了专家评审。汤效军说:“目前,输变电设备的更新换代还是比较快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输变电设备、变电站的不少一次设备,从技术上和发展上来看,趋向于结构更加合理、噪声更低、更加趋向于环保。” 在南京供电公司笔者看到,计划兴建中的淮海路、安品街、宁海路新型变电站经国土、环保、规划、电力部门共同筹划,其设计方案将变电站外观设计与周边环境、人居氛围自然融合,达到协调统一。仅从外表看,难以辨认出是变电站。如建在白下区中心地带的220千伏安品街变电站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立面运用民国建筑典型的勒脚、墙身、檐部“三段式”划分方式,细部则采用中国传统花纹装饰,建筑色调以青灰、白色为主,建筑端庄浑厚又不失轻巧,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据南京供电公司工程技术专家倪伟介绍,对于城区输变电设施建设,南京供电公司在变电站站址和线路通道的选择上,除了考虑与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和当地负荷增长相适应外,还充分考虑周边的人居环境因素,在工程设计和设备选用中遵循非常严格的要求,其设计规划、环境影响报告、项目审评手续等都向社会公示。 此外,新型变电站充分利用近年来科技发展成果和新材料及制造水平的提高,采用了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小型化全户内变电站布置模式,大量运用户内式、紧凑型、组合型设备,进出线采用地下电缆。一座城区全户内式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与同类型、同容量的户外式变电站相比减少一半,大大减少了输变电设施对城市土地的占用。 针对居民反映变电站存在噪音污染的问题,新型变电站采用封闭式主变室,变电站内唯一会产生轻微噪声设备的变压器(工作时其风扇等降温系统会有噪音)被封闭在主变室内,应用了多种隔音、降噪、防火材料和技术措施。在进出风口设置高效消声罩,最大限度地消减了噪音。GIS绝缘型开关的运用,同塔同回路、多回路技术及紧凑型输电技术的推广,减少了线路走廊占用。站内、站外都可以做到静音、防火、无污染、无异味。 变电站“下地”要因地制宜 笔者从淮海路变电站施工现场了解到,不少居民提出能否重新对变电站进行选址,将变电站建在地下,以缓解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变电站“下地”,这种上海、北京、厦门等城市已有先例的做法,在南京是否行得通? “城区变电站能否‘下地’,应当因地制宜。”据市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向上介绍,我市的地质条件对此有很大的限制,而且城市发展到今天,地面开挖有一定的局限。 东南大学副教授、建筑学博士李海清进一步介绍,变电站不是不可以建在地下,但建在地下有一定风险性。因为地下建筑空间存在防水、防潮比较困难的硬伤,再加上南京地区地处宁镇山脉余脉,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一旦进水就会导致大面积的城市区域供电的中断,设备彻底报废,修复时间很长,城市生活面临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据介绍,在变电站选址时,首先考虑的是负荷密集区的中心,因为变电站的供电半径一般在1.5公里左右,这是输电线路供电半径的最佳配置,超过这个范围用电质量就会下降,电压会不稳定,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将大大降低。因此,输变电设施深入主城区和人口居住密集区是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上海等大城市部分城市变电站已由“地下”转为“地上”,与住宅楼合建在一起,如上海黄浦区220千伏复兴变电站主体建筑上就建有两栋高层住宅楼。 在110千伏淮海路变电站施工现场笔者还了解到,供电部门在变电站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改进,从降低噪音,到引入室内,都是为了把变电站建设给居民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在具体施工工作中,供电公司采用文明环保施工方案,环境保护监控,防止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运用降噪措施,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早7时—晚20时施工作业,将容易产生噪音污染的机械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如遇连续施工将提前在环保局办理相关手续并在居民区公示;缩短基础施工周期,用筏板基础替代桩基础,对软弱夹层采用砂石垫层换填处理。 “我要电,但不要电场和磁场,这是不可能的。”采访中,从事电磁场环境研究近30年的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工程师,工学硕士李长益的一句话发人深思。从变电站到垃圾压缩站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不愿建在自家门口的公建配套设施,但却是人人都必须的。可以预见,如果人人都反对在自己家附近建造输变电设施,必然会造成有电送不进、用不了的尴尬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