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小小家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7|回复: 1

引起电磁干扰(EMI)的因素|电磁兼容(EMC)分析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3 15: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伙计,请登录,欢迎回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形成电磁干扰的条件有三:

 (1) 向外发送电磁干扰的源—噪声源;

(2) 传递电磁干扰的途径—噪声耦合和辐射;

(3) 承受电磁干扰(对噪声敏感)的客体—受扰设备。

当我们主要考虑系统内部电磁兼容性时,以上三个因素在设计、调试时都要认真考虑,通过电路结构设计、控制噪声源、调整受扰设备之间的位置或距离及耦合途径。当我们考虑系统之间电磁兼容性时,无法通过设计来控制噪声源,而只能通过电路结构设计,将受扰设备屏蔽起来,阻隔耦合途径,从而使设备具有抗干扰的能力。系统间电磁兼容性验证,通常是主动制造另一个系统噪声源,发射干扰信号,以检验设计系统抗干扰能力,这也就是电磁兼容性测试。实际上,三个因素中,找出控制耦合途径的办法,是最有效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手段。耦合途径一般分为两大类: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传导耦合是指两个构件或导线之间的电阻性连接引起干扰信号沿导体传播的途径,传导耦合传播的干扰信号,按民用标准是在 150kHz 30MHz 频率范围之中检测,传导耦合的基础是“路”,解决处理的方法也都是以电路元件形式出现,分布于电路系统中;辐射耦合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辐射将干扰传递给受扰设备的途径,辐射耦合的基础是“场”,随时间变化电场和磁场都会产生电磁能量的辐射,而且随频率的增大,辐射能力也愈强,一般认为,交变电磁场频率高于10kHz时开始具有辐射能力,频率在 150KHz 以上辐射能力明显加强,通常称15KHz 为辐射频率的起点,辐射耦合传播的干扰信号,按民用标准在 30 ~ 1000MHz 频率范围内检测,要阻碍空间场,只能借助结构上处理,阻断这些辐射信号传播途径。

发表于 2008-4-10 21: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s:9]  [s:10]  [s:11]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电磁兼容网 电磁兼容小小家 EMC工程师家园 电磁兼容(EMC)小小家学习园地

GMT+8, 2025-1-25 07:48 , Processed in 0.08546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